今视频客户端讯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1日至7月7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夏日筑梦”实践队前往庐山市海会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海会镇彭山村和光明村,实践队员向中小学生讲述了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他们中有最可爱的人方志敏,有死到阴间不反水的江善忠,有用脚蘸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的刘仁堪,有将军农民甘祖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故事,让中小学生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实践队员组织中小学生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八佰》,感受着影片传递出的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抗战精神和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
为了解老党员背后的故事,实践队员走访了彭山村老党员周官记。曾任彭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周官记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彭山村的发展历程,在谈到乡村振兴时,他表示如何留住年轻人投身农村发展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寄语青年学生党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7月2日,实践队员为光明村中小学生讲述了传统寓言故事,通过“成语大集结”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围绕课文朗诵、理解和背诵等环节,给予文言文方面的学习指导,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实践队员讲解了毛笔书法笔画技法、结构规律和章法,耐心细致地引导小学生学习书法。
当日上午,实践队员在茶博园开展茶文化研学,深入了解了茶叶的分类、主要成分、养生保健和冲泡品饮等方面知识并进行实操,还围绕茶文化、助农和乡村振兴等课题进行交流。
7月3日,实践队员来到白鹿洞书院开展实地调研,摩崖石刻、名人匾额、楹联和诗词歌赋等让实践队员实地感悟了深厚的书院文化及其发展历程。
探寻非遗之美 助力文化传承
为了解非遗所蕴含的深厚内涵,推动当地非遗更好地传承创新,7月4日,实践队走进庐山市文化馆开展非遗调研。实践队员参观了非遗展示厅,展厅内汇聚了金星砚和西河戏等多个非遗项目。西河戏非遗传承人熊金海向实践队员讲述了西河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色,并就西河戏的传承与创新做了详细介绍,他指出西河戏在逐渐走向城市化和生活化,成为西河戏的精华。
当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庐山金星砚文化博物馆,继续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了金星砚在采石、选材、艺术构思和雕刻制作等方面的知识。据悉,金星砚因石质坚韧,温润莹洁,色彩丰富和纹理多变得到古今文人的青睐,2006年金星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助力乡村振兴 “普通话乡村行”
为提高普通话在乡村的普及程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月6日,实践队在光明村和彭山村开展“普通话乡村行”活动。实践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随机采访等形式,了解了村民们的普通话使用习惯、频率和场景等情况。
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在青少年中的普通话普及程度较高,然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很少,这主要源于缺乏系统的教学以及讲普通话的环境和习惯。
当日下午,实践队员走进彭山村小学,与孩子们交流了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及重要性,通过普通话绕口令和朗诵训练等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普通话的音韵之美。
反诈防暴防溺水 同心共筑“安全墙”
为提升中小学生和村民的反诈意识,筑牢乡村反诈防火墙,7月5日,实践队在彭山村开展反诈宣传活动,为中小学生带来反诈情景剧《电信诈骗》,让孩子们切身体会电信诈骗的形式。实践队员以趣味问答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带来的危害和应对网络诈骗的方法。实践队员与村民进行了互动交流,向村民揭露了刷单返利、手机中奖和投资理财等常见诈骗手段,引导村民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不断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7月7日,实践队走进彭山村小学,为留守儿童开展反恐防暴安全知识宣讲,向留守儿童介绍了恐怖袭击的类型及其危害,以及遇到恐怖袭击如何进行自救和互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伤亡损失。实践队员组织留守儿童观看了反恐防暴演练视频,增强了孩子们在真实情景下的心理素质和反恐防暴意识。
实践队员还为中小学生讲述了“四牢记”“六不要”“四知道”等防溺水安全知识,并以问答互动形式讲解了不慎落水时如何自救和施救等基本常识,同时走进村子呼吁家长要严管孩子远离河道和池塘等危险水域,引起家长和孩子们对防溺水的重视。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在这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教育、安全知识宣讲、乡村振兴和普通话推广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