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又称 " 除夕 ",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义。这一天,民间有 " 守岁 "、" 压岁 " 和 " 踩岁 " 的习俗 ,这是过年风俗中最具特色的祈福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除了吃年夜饭、压岁、守岁,江西各地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年俗呢?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涨姿势吧!


(资料图)

南昌:发压岁钱 守岁 关财门

说到除夕,不得不讲讲团年饭。团年饭是南昌人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饭,一般有十几道菜,比较讲究的有十八道菜,各菜各有深义。如炒青菜象征 " 青青吉吉 ",炒年糕寓意 " 年年高升 ",红烧全鱼表示 " 年年有余 ",炒米粉象征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另有一道南昌独有的特色菜—— " 和菜 ",它是由肉丝、笋丝、芹菜、豆条、大蒜、胡萝卜丝、黄花、墨鱼丝等菜和在一起炒成,象征着 " 和气生财 "。

酒足饭饱后,全家团坐于炭火前,守岁至深夜。可别小看了炭火,俗语说得好:" 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里的灯。" 此风俗起于古时烧火驱赶那个叫 " 年 " 的怪兽的做法,后来则更多寓意着来年生活越过越好。而除夕之夜,长辈还须给晚辈 " 压岁钱 ",以 " 压邪守岁 ",防止鬼怪作祟。守岁至深夜须放鞭炮关上大门——即所谓 " 关财门 ",意在关住自家的财气,送走旧的一年,之后全家休息。初一子时又起床开门放鞭炮,意为 " 开财门 " ——迎接新的一年,开启自家财运。这一关一开,便将滚滚财运随新年送入了家中,为招财进宝讨了个吉祥。

九江:接年 送灯

在九江,腊月三十日除夕这一天,是过大年的开始,风俗仪式也较多也较忙。辞岁是在腊月三十日白天,由家中男丁抽时间到去世的亲人坟前烧香焚纸,年内去世的叫 " 送灯 ",一年以外的叫 " 辞岁 "。贴春联一般由小孩或年青人贴,过去除春联外,还要糊窗户。

接年又称 " 还福 ",也叫 " 还年 ",是过年的重要仪式,在傍晚进行。此时家家户户年饭基本上准备就绪。接年开始,首先将方桌移到堂屋中央,从神案上把香炉、油灯、烛台、磬、檀香炉拿下来放在桌的下方,然后摆供品。摆毕,烧着檀香,点亮油灯和蜡烛,然后燃放较长鞭炮,全家人依次向祖人跪拜。大约 10-15 分钟,就可撤掉供品,香炉、烛台、油灯、磬、檀香炉端上神案," 接年 " 仪式结束。从这时开始,除夕一夜香火不断,一直持续到天亮上早香时接上。

景德镇:祭祀先祖 点灯 守岁

除夕这一天各家布置堂屋,悬灯结彩,张贴春联、门神等。晚间要先陈设祭品,祭祀天地祖先;然后举行家宴,吃团年饭。饭后,到处点灯,小孩子提灯笼、燃放爆竹,大人则给小辈压岁钱,并围炉喝茶吃茶点,坐以待旦。近年来,很多家庭围坐电视机旁看节目,等待新年开始。

萍乡:杀鸡买鱼 点“守岁烛”

萍乡人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上,有吃鱼的习惯,寓意 " 年年有余 "。所以在除夕这天或前两天一般都要杀鸡买鱼。而且,每到岁末,萍乡的人们就纷纷开始张罗着选个好日子宰年猪,摆下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到自家亮堂堂的农家小院里,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丰盛的杀猪饭,渲染出辞旧迎新的年味。

乡镇一些地方还有 " 守岁 " 的习俗,即一家人围炉而坐,谈笑欢歌,通宵达旦。守岁时要在屋里点上两支守岁烛,彻夜不熄。孩子熬不得夜,一会儿就哈欠连天,大人就诓说晚上有老鼠做亲。

新余:贴春联 发红包 “炸菜”

除夕这天,除了贴春联、发红包、吃年夜饭等,在新余农村,每年年末时,很多村民都会制作油炸肉丸,俗称 " 炸菜 "。特别是渝水区农村,有油炸肉丸、油饼的习俗,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寓意来年日子红红火红、生活更美好。

鹰潭贵溪:摘岁灯 吃岁酒

在鹰潭贵溪,除夕这天,门外贴春联,厅堂贴年画,摆供桌,烧纸香,放鞭炮祭祖。晚饭后各房屋灯火彻夜通明,曰 " 摘岁灯 "。合家围坐火炉 " 守岁 ",长辈给小辈发 " 压岁钱 "。子夜吃岁酒,菜肴颇为丰盛。临睡前再放鞭炮 " 封门 "," 封门 " 后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

赣州:净斋 穿新衣

" 除夕 " 这天,赣南客家人又叫 " 大年晡夜 "。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家家宰鸡杀鸭,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过节不忘祖宗恩德。

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 " 净斋 "。

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正厅或餐厅烧炭炉或火盆,要烧最大的树兜,叫做 " 喂年猪 ",寄寓来年养大肥猪,五谷丰登。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 " 守岁 ",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宜春:团年 守岁

大年三十日,家家都要做一桌丰盛的菜。各种腊味鲜味,应有尽有,开席时放鞭炮,席间觥筹交错,合家欢乐,这叫 " 团年 "。多数人家 " 团年 " 是在晚上,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这时才会陆续到齐。有的年夜饭要等到晚上十点或十一点,要等来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父母一定要等到远方的儿女归来才 " 团年 "。除夕各家都烧一炉大火,全家围炉夜话,享尽天伦之乐。长辈给小孩发 " 压岁钱 ",守岁时间愈长愈好。特别是在农村,土砖围的火塘中,放一个大树蔸,几块枯饼,盖上干茶壳,点燃起来。火大经熬,越烧越旺。火上悬挂着腊鸡腊肉等熏得滴油。大人谈完农事后,就给小孩讲那些古老的故事,直到小孩伏在大人腿上昏昏睡去。

上饶:挂灯笼 吃韭菜鱼丸菜头

吃年夜饭是上饶人除夕这天的重头戏。在下午的四五点钟,便不断有人家开始燃放鞭炮吃年夜饭了。爆竹噼噼啪啪的声音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热闹喜庆的气氛。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和轰轰的爆竹便竟相燃放。

不过,在过去,吃年夜饭之前一般要先祭祖,即便是平常百姓家门口也要挂个抹了桐油漆的纸灯笼,灯笼上写上家主的姓氏,如姓 " 王 ",灯笼表示王家在此,祖宗便不会走错门。

祭祖之后才是全家聚餐,这是一个团圆之夜,家人远客他处的必须赶回来。年夜饭也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仿佛聚集了全年的积蓄也要过一个好年。意思是今年的年过得寒酸,明年还要穷一年的。桌上的菜肴有的是必上的,比如韭菜,意喻长久;鱼丸肉丸,意喻团圆;全鸡,意喻一家安全;菜头,意喻彩头;油炸食品,意喻兴旺……年夜饭要慢慢吃,并且每一样都要尝一尝,平时不喝酒的,这时也要喝上一二口。此外,吃年夜饭前要关门、放鞭炮,此时不便外人打扰,如果这时去敲邻居家的门,人家会愠怒的。

吉安遂川:点年灯 留火种

大年三十晚,遂川山区农户家中大小厅堂、阁楼、房间等处,都要点燃一盏灯。原来点的是油灯或长蜡烛,有了电灯以后,每间屋里都是灯火通明,以示辉煌灿烂,财神满屋。

除夕吃完团圆饭,城乡家庭都要在灶膛里埋入木炭、茶枯饼等燃料留下火种,锅里放足水,次日清晨,捅开即着火,并利用锅中热水煮饭,以示火种延续不断,取 " 吉祥红火 " 之意。此种习俗,大多数山区和农村仍保留,在县城,居民因普遍使用液化汽灶而逐渐革除。

抚州:打麻子 点烛燃香 祭祀先祖

除夕这天是 " 过大年 ",是传统而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打扫门庭、贴春联、粘门神画及吉祥小红纸条等。有的人家在房门后放上甘蔗两根,寓意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越过越甜蜜。同时,点烛、燃香、鸣爆敬天地、祭祖先。

上饶铅山县:大米粿香 宝塔烧旺

做大米粿,是铅山人记忆中每一年的传统,1月16日下午,在稼轩乡八都村鲍家墩朱家正制作着大米粿烟雾缭绕,香气弥漫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大米粿是逢年过节传统的小吃,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提前在水中浸泡两天,随后把浸泡好的大米放置容器里蒸,这一步便是“蒸头灶”,随后将蒸熟的大米进行第一次捶打,捶打至微黏,用手将其揉搓成块状,形成粿胚,再次放置容器中进行二次蒸制,随后由人工一次次地反复捶打,大米粿的雏形就基本制作完成了。米香在肆意弥漫在整个屋子中,大米在这些技巧的手艺人的手中像是施了魔法一般,看着大米粿被装进印花磨具之中,看着一块块憨态可掬的大米粿的模样,在场的人们都露出欣慰快乐的笑容,浓浓的年味就藏在这一个个大米粿身后,正悄然汇聚,这笑容这快乐是对手艺人的称赞和认可,更是大家对家乡的喜爱,对来年美好的深厚寄望。

1月17日,在陈坊乡,雄雄的大火点燃了一座新建的七级九米高的宝塔,火光照亮天空,寓意着人们的未来生活越来越红火。陈坊乡的群众一直有着在节日烧塔的习俗,塔内燃起的火苗越旺越好,预示看村庄繁荣,家运兴旺,团团圆圆,人丁平安。陈坊乡是千年古镇,也是北宋状元刘辉的故里,凭借“下抵信江,连接赣江,紧偎长江”的水运优势,古镇上形成了“一街十巷五码头”的景观,成为了千年寿纸连史纸的集散地,一度商贾云集,文化底蕴浓厚,清末就流传着中秋时节烧塔时的千古绝对“锁桥油烧塔”的故事。

上饶德兴市:女子龙灯点亮民俗文化

近日,在德兴市银城街道天门山民俗园,伴着阵阵锣鼓声,女子龙灯队为元宵开启了排练,只见一条长龙或昂首摆尾,或伏地打滚,或腾跃飞奔,或穿梭盘旋,有声有色、热闹非凡。舞龙灯是元宵前夕传统的民俗活动,一般由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天门山这支女子舞龙队,有近50人,独树一帜,倍受居民喜爱,为弘扬民俗文化增添了新魅力。“民俗园将于2月3日(正月十三)至2月5日(元宵节)上演板凳龙灯和女子龙灯等民俗表演,祈盼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龙灯队的姐妹们热情度很高,板凳龙灯也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天门山社区党委书记潘勇军向笔者介绍,在经年累月的沿袭中,民俗早已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成为当地居民约定俗成的节日活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