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九场)在南昌召开,会上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等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介绍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应对措施。

记者了解到,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关键阶段,返乡人口流动加大,农村传统节庆聚集性活动增多加上疫情“迎峰转段”的新挑战,农村疫情防控压力突显。我省针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居民,精准投放相关药品和抗原试剂,指导各地将相应药品、抗原试剂盒配置为健康套餐包,向农村重症高风险人员和重点人群发放。

发布会现场   图片:饶梦露


(资料图片)

“乙类乙管”应对措施

《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为此,我省提出应对措施:

健康服务方面

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做好社区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级服务。

医疗救治方面

要做好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满足患者用药和检测需求;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分级分类救治患者。

核酸检测方面

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监测应对方面

要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依法动态采取适当的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要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强化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

宣传倡导方面

要做好信息公布和宣传教育,全面客观宣传解读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落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应对措施

当前,疫情呈快速上升阶段,并由城市向农村发展。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底子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薄弱、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和难点领域。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关键阶段,返乡人口流动加大,农村传统节庆聚集性活动增多加上疫情“迎峰转段”的新挑战,农村疫情防控压力突显。

强化农村疫情分析研判和防控指导

省指挥部成立了疫情监测分析专班,加强疫情趋势和高峰分析研判,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卫生状况、医疗资源分布、人员流动等因素,加强疫情发展态势分析。制定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指引和工作方案,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疫情监测,快速处置突发事件。

强化农村健康服务网格管理

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摸清村组网格内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健康服务。要求各地以自然村落、村民小组为最小单元,按照一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的标准划细农村网格,通过发放网格联系卡等方式建立联系制度,成立应急小分队,24小时不间断为群众提供就医、购药、生活保障等服务。

强化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全力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力配备,全省270家二级以上医院派出对口支援人员1584人,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1006个,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76万人,培训社区干部及非医务人员2.4万人。建立分级分类转诊收治体系,三级综合医院划分责任范围,分级收治划定区域内的高龄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急危重患者,对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基层重症患者直接转诊三级医院。

强化农村物资供应保障和规范诊疗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解热镇痛、止咳化痰、抗病毒、中药及仪器设备的储备,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杜绝超范围、超临床指征、超剂量用药等情况。针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居民,精准投放相关药品和抗原试剂;指导各地将相应药品、抗原试剂盒配置为健康套餐包,向农村重症高风险人员和重点人群发放。

个人防护建议

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继续强化服务管理、强化精准防控、强化个人责任。倡导广大市民朋友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减少聚集活动

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适当控制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的规模、频次和人流量,落实聚集性活动场所的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市民朋友尽量不参加各类集聚性活动、不举办大规模家庭聚餐聚会。聚餐聚会时,减少亲朋好友参加人数,缩短聚集时间。

合理安排出行

春节期间,广大市民朋友要理性出行、错峰出行,尽量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区,疫情高流行地区的群众也应减少外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应主动开展健康监测、核酸或抗原检测,未排除风险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前行聚集性场所。乘客旅行途中全程佩戴口罩、主动减少聚集,坚持勤洗手、咳嗽礼仪、保持人际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提高防护意识

广大市民朋友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符合条件的人员倡导及时接种疫苗。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人员,要加强健康监测,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感染后,严格做到居家治疗,如果出现病情长时间没有好转或者症状加重,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