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规划这件事上,你是愿意成为企业的某个关键点位置上不可或缺的专用人才?还是愿意成为大多数企业都适用的通用型人才?”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遇见的每一位求职者。
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你,在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这件事上,你是愿意成为通用型还是专用型人才?
(资料图)
对于今天的求职者也好,还是公司职员也好,职业规划成为了职场中每个人几乎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但根据我五年面试求职者的经验来看,回答成为专用资源的求职者大多都是刚刚毕业踏入职场的“小白们”;那些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则更希望成为企业的通用型人才。
而那些刚刚毕业就踏入职场的小伙伴对职业规划这件事就更不够重视,在他们的认知中“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
但做职业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为了在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在自己的预期之内吗?
或者,我们还可以说,职业规划的作用是保证自己的职业长期路线和方针不变,并定期根据自身情况做自我小调整。
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决定了你未来职业方向的变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呢?或者说,你是该成为企业的专用资源还是通用资源?
01
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的区别
什么才算是企业的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
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一位服装设计师,那么我的职业路线就局限于服装设计行业,相比较同公司的保洁阿姨或者楼下保安来说,我的可选择性就会比他们少许多。
假设我失业了,那么我就只能去同类型的服装设计公司上班;但如果保洁阿姨或者保安失业了,他们可选择的余地就会比我大许多。
在这个假设中,保洁、保安就是通用资源,而服装设计就是专用资源。
在同一类工作中,专用型和通用型又有什么分别呢?
但如果我们把服装设计师同公司CEO相比,那么CEO的局限性会更小,那么CEO则是专用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岗位需求程度越少,那么该岗位就越值钱,这就是专用资源。
从宏观职业种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你的职业越“专用”越“吃香”。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公司CEO这一类的职务,并非天生,而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如果把同类型的求职者放在一起作为对比,结果反而会不同。
拿公司来说吧,作为同部门的同事,你们的职业都是相同。可能都是设计师、程序员、又或者是客服、销售,从工作种类来说,你们都属于同一类工作。
在同一类工作中,专用型和通用型又有什么分别呢?
前面我们提到的是对于不同职业间的区别。但在同一类职业中,更为有竞争力的是通用型资源。
这是为什么?
02
通用型人才比专用型人才更受职场欢迎
现代大学教育中,有个词汇成为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教育理念。叫做通识教育。
什么叫做通识教育呢?通识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跨学科的融合和交互。而通识教育的兴起,也正是满足了日益新兴化的现代职场需求。
换句话说,在现代职场,对于跨学科知识类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才催生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兴起。
举个例子。传统公司岗位,更多在乎的是你该专业技能是否精深和独到。但随着现代新兴互联网等行业的发展,公司也越来越不满足于“专用型”人才。
学运营的,至少要懂点心理学,从用户需求点出发。做金融的,也越来越离不开传统的经济学知识。而对销售岗位来说,情商、人际心理等知识更是不可或缺的点。
职业规划,成为一个“通才”
这背后所体现的,除了企业的竞争在加剧,导致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多之外,也体现了“分工”所带来的人员效能越大越好。
也就是说,从过去的要求你1+1=2到现在的要求你1+1>2。
你会得越多,你在职场的竞争力就相应得越高。
需要很精通的专业技能吗?也并不一定,做到百分之八十,远比你做到百分百要容易简单得多。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对于职业规划,就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03
职业规划,成为一个“通才”
现在或许你知道了,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应该是朝着“通才”的方向去的。
但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
一个标准:相关性。
通才绝非盲目地学习或者朝着众多“目标”前进,通才的意义是以你的职业或专业为中心,散发学习那些具有相关性的学科或者技能。
假设你是一位客服或者编辑人员,那么去学习编程可能就不是一件好的职业规划路线。为什么?因为这跟你原本的路线相差太远。
除非你摒弃原本的职业路线,以编程为中心,那么你就可以考虑学习编程。
换句话说,如果你下定决心在互联网行业扎根,那么相关的行业知识和互联网商业模式,这就是你应该考虑的点,而非把过多目光放在传统行业。
我的建议是,在做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规划的时候,最好列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与你目前岗位的相关性条件,并从中选择两到三条优势最大的技能学习。
我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成为经理?或者是拿到多少年薪?与之对应的有哪些技能优势能够帮助到我?我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这些,都是一份好的职业规划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传统职业规划,一般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目标,但到了关键量化这一步,我们大多数人就犯难。因为不管是努力也好,还是每日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也好,我们很难去抓住这个量化的“效果”到底如何。
而以通才为背景所设立的职业规划,它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跳脱我们的思维,不僵化在某个具体的点上。而是跳出来看待自己的目标,并把其他“相关性”条件纳入其中,从而加大我们对最终职业目标的成功率。
当然,职业规划所涵盖以及可使用的方法众多,其中又以性格和知识技能所占比重最重。但我们去掉传统的职业规划方法,从通才和专才两点出发,也能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职业规划。
不被自己的思维盲点所僵化,跳脱发散自己的思维,往往也能有着奇效。
而当下这个复杂多变的职场,对通才型职员,也显得更为友好。
“手眼通天”既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