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公布了“00后”立遗嘱等一批广受关注的遗嘱登记数据。

与此同时,即日起,中华遗嘱库向社会推出“遗嘱在线查询”的免费服务,为遗嘱人本人、继承人以及法院、公证处、房管部门等单位节省时间。

虚拟财产成90后、00后常见遗嘱财产类型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22万余份,已生效遗嘱共计4707份。从数据上看,遗嘱人不断趋向年轻化,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8.59岁。

其中,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80后一共有1986名,遗嘱保管数量从2017年的73份上涨至2021年的982份,五年间增长近13倍。

数据显示,80后的遗嘱中,有97.67%是涉及房产。此外,13.18%的遗嘱涉及公司股权,14.13%的遗嘱涉及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80后立遗嘱数据明显增多,或与近年来发生的新冠疫情有一定关系。“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80后,肩负着家庭、社会等巨大压力,而且面临着年迈的父母、年轻的配偶和年幼的孩子,背后的家庭关系和利益格局更加多元,使得他们不得不思考及早订立遗嘱。

今年中华遗嘱库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90后立遗嘱总人数较去年相比,增长了80%。与其它年龄段的人群相比,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00后、90后的遗嘱中一个突出的特征。

广东地区遗嘱分配方案和财产类型更为多样化

白皮书对广东的地区性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数据显示,2017-2021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总体以60-70岁之间为主,且比例逐年上涨。数据显示,立遗嘱人群呈年轻化趋势。

2017-2021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的婚姻情况多数为已婚(一次婚姻)状况;2021年再婚人群所占比例相较于往年有一定数量的上升。

2017-2021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的遗嘱分配方案中,配偶和子女是主要继承人。从数据可以看出,遗嘱人选择“配偶先继承,子女后继承”的分配方案有上升的趋势,选择“子女直接继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表明分配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2017-2021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主要处分的财产以不动产为主,保持99%的水平线;银行存款则仅次于不动产。2018年开始,遗嘱中出现的财产呈现多样化,且在近四年来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与其他地区相比,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主要处分的财产还涉及宅基地、拆迁协议等,而其他地区商品房居多。”中华遗嘱库广东第一服务中心主任李欣悦告诉记者。

已有百余人愿捐赠遗产

据了解,中华遗嘱库还推出了“遗产捐赠”服务。目前,一共有126人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在去世后将财产进行捐赠。据统计,捐赠对象为公益组织的,占比超过80%。

严老先生和刘阿姨就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房产相互继承,两老去世后由女儿居住,女儿去世后,将房产捐赠给国家。他们表示:自己在军队从医20余年了,愿意将房产捐出来作为国家科研项目的启动资金。

陈凯介绍,通过订立遗嘱捐赠财产,可以为该财产设立遗产管理人或慈善信托,比如遗嘱人去世后,委托受托人将遗产交给慈善基金会,也可以通过设立慈善信托,或直接向受益人捐赠。此外,通过订立遗嘱捐赠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本人对财产享有处分权,同时,在捐赠的财产数额上,没有条件或限制。与普通捐赠不同的是,遗嘱人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意愿,随时可以增加、减少捐赠的规模,或者撤回捐赠。

“遗嘱在线查询”正式推出

白皮书发布当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向社会推出“遗嘱在线查询”的免费服务。据介绍,“遗嘱在线查询”服务可以为遗嘱人本人、继承人、法院、公证处、房管部门等单位提供查询服务。

陈凯介绍,遗嘱人去世后,其家人如果不知道该遗嘱的存在,或者司法机关没有找到该遗嘱,可能导致遗产分割出现违背遗嘱人意愿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中华遗嘱库在成立之初就向社会提供遗嘱查询的服务。“过去是线下查询服务,申请人携带本人身份证、被继承人死亡证明,便可向中华遗嘱库申请查看被继承人生前是否有留下遗嘱。如果被继承人生前有留下遗嘱的,则系统会显示出申请人是否有资格查看或者提取遗嘱原件。”

据悉,“遗嘱在线查询”服务推出后,将逐步取代过往传统的线下查询服务,进一步方便广大群众。要注意的是,根据有关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规定,只有遗嘱人生前指定的人才有权查询遗嘱内容。一般人只能查询自己的遗嘱,以及自己作为继承人的遗嘱。第二,查询他人的遗嘱,须提供遗嘱人的死亡证明。第三,查询系统采取了严格的隐私防范措施,包括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运用,防止冒名顶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