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如今新冠疫情真的已经变成了洪水猛兽,所到之处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上海从3月28日5时到4月1日5时封浦东,从4月1日3时到4月5日3时封浦西,使得昔日繁华的马路上如今空无一人,疫情给居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应该是大上海很少发生的事情。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连接国内最主要的交通纽枢,具有着服务全国的使命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连接国内最主要的交通纽枢,具有着服务全国的使命。从经济上来看,2021年上海市进口总值达到了4.06万亿元,占全国10.4%。从交通运输上来看,上海承接了14137架国际航班以及港澳台的航班,占全国35.6%。

现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正经N级驰援上海,解放军也已经派出力量赴上海,虽然上海的疫情防控正受到全国关注,但是进入四月以来,上海的确诊病例持续增加,也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

说起上海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感觉自己才是真正的城里人,外地人都是乡下人,挣的钱再多也比不上一张宝贵的上海户口。说到精,没有一个城市比上海人更精明,说到细,没有一个城市比上海人更细心。

上海人办事精明,做生意精明,甚至与人接触交往也很精明,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外地人也害怕接触上海人,因为你跟他们的思路永远不会相交到一起,这源于他们的高傲与自负,认为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主人,从骨子里看不起任何外来者。

另外上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全国女性地位最高的城市,也是唯一一座重女轻男的城市。一个上海的家庭主妇能把自己丈夫所花的每一分钱算得清清楚楚,我们所形容的上海母女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丈夫就在厨房里忙着给他们做饭的情节其实很普遍,上海男人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低下的地位而产生过任何的不满。

上海的一个老太太上街买菜,能够精细地算计到一角一分,并且不厌其烦地与你讨价还价,对于外地的商贩来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但是大上海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久而久之这些外地来的商贩也会变得像他们一样斤斤计较,分里必争。

这就是上海人的精与细,但并不能说明他们不近人情,毕竟上海户籍常住人口1447.5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人,原住民与外来者长期交往,互相间都找到了一个平衡并且和睦相处,水乳交融,也充分体现了大上海的优越感与包容性。

上海人处处高人一等的观念是长期形成的

上海人处处高人一等的观念是长期形成的,歌曲《定风波》里就唱到:十里洋场,成就一生功业。潮起潮落,里里外外都体面……

这句话说的真没错,上海人最注重面子,即使是在家啃咸菜喝稀粥,出外也得打扮的光鲜水滑,走起路来永远挺胸抬头,目光可以傲视一切。这一点也是常年居住在上海的外地人最有深刻的体会,很多东西是骨子里形成的,还真的学不来。

如今平静的生活被疫情打破,而且这次疫情事先毫无征兆,突然间就来势汹汹,特别是进入4月份,疫情不减反增,狼来了已不再是一句调侃,而且真的已经徘徊在千家万户的窗门外,封城彻底打乱了上海人的生活节奏。上海的应急保障能力存在不足,面对突发的疫情显得手忙脚乱,民以食为天,生活保障成为市民们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但封城后一切交通工具暂停,政府发放的食品有限,自己家的囤积也并不多,这就让一些上海人产生了危机感,原本精与细的上海人现在也开始变得焦与躁起来,危难关头人心的脆弱立刻显示出来,以前生活安逸的上海人纷纷进入抢菜,囤货状态。由于人员不能流动,独居、高龄老人无法得到儿女及时的照顾而变得焦躁不安,情绪失控。

疫情下的上海也开始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场面,如支援上海抗疫的志愿者,因为没有上海市户口,不能领取社区分发的应急蔬菜包。某小区一位女子居家隔离期间,不仅不配合做核酸检测,还对上门劝说的工作人员吐口水。两个上海母女在封城期间偷摸外出,一路到了杭州才被发现等等。

更有甚者,有些上海人甚至把怒气发泄到了外来人的身上。近期一男子发视频让“外地人滚出上海……”

外地人来上海最多的就是,怎么说呢?就是扫扫马路打打杂什么的……有本事回去啊,在上海干嘛呢?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帮外地人……

更有人这么说:我如果有物资,我不送外地人,只送上海人,我们上海可以硬抗,毕竟我们和你们不是一家人,关键时刻还是上海人帮上海人……

疫情期间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上海人,他们以人品立世,用能力说话

我们有理由相信说这些话的,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上海人,他们并不能代表上海人齐心协力抗疫的表现以及对外地人的态度。但也不能不说疫情就好像一块试金石,把这座魅力四射,繁华耀眼的国际化都市的某些不足给呈现了出来。

同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深圳也爆发了疫情,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的,战疫中的深圳人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

疫情之下深圳人的日常是核酸-社区打卡-工业区打卡-上班带棉被-下班带电脑。即使是送外卖的小哥一边送外卖,一边卷起了被子放在电动车上,夜晚就在地铁站打地铺睡觉。比起深圳的拼来,上海人是不是应该从中体会到和学到点什么呢?

上海人谨小慎微,处处用金钱来衡量做一件事情的成本,甚至计算到每一颗油盐,其实这是一种平等的交易,是对你的和我的之间的界线划的十分清楚的一种态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精与细没有什么不对,我们没有任和理由去横加指责。

另外上海人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配合有关部门待在家中尽量不外出,很多原本热闹繁华的马路上空无一人,他们进行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线上办公、直播上课。而且志愿者的身影几乎遍布了上海城区的大街小道,里面甚至有很多老人不辞辛苦,发挥余热。

对于外来打工人员,他们也同样表现出了热情,用尽一切方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如一位房东排4个多小时的队为3位租客购买新鲜蔬菜,生活用品。封城期间许多原住民主动关心这些外来户,保证他们能吃上热乎的饭菜等等,体现了上海人的热心与热诚,而且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这个大都市上上演着,这就是一个城市原住民的素质,也是这个城市的亮点。

所以在疫情期间,我们绝不能戴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上海人,因为他们一直以人品立世,用能力说话,直面这次人生危机,相信他们能众志成城,在绝境之中走出一条生路。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疫情,上海人将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更加让人敬佩,让人喜欢,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