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起支付牌照并购案落地。据深圳市七分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其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收购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将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6年,第三方支付牌照买卖交易价格达到顶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牌照交易价格逐渐遇冷。当前,支付牌照价格最高30亿元的高点早已不复存在。相关专家分析指出,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价格下跌的原因受多方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小型支付机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1

“火暴”后逐渐遇冷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发生着改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性细分赛道之一,在过去几年里,第三方支付伴随着互金浪潮,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之下,俨然已成为了主流的支付方式,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1年-2015年,央行共发放27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年及以后,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高歌猛进。

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蒋豪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出现弯道超车的迹象。当然,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实体市场经济由于历史原因管制过多、并不完善。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由于部分摆脱以往的‘金融压抑’而‘野蛮生长’。这就是2016年之前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状况,移动支付的发展呈现出了势不可挡的态势。”

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央行为防止风险加强了调控,支付牌照发放开始按下“暂停键”,央行表示,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

对此,蒋豪分析指出,在此政策制约下,一些需要第三方支付以完成自己的网络交易平台布局的企业就只好购买具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牌照价格不断攀升。比如京东于2012年年初收购了网银在线,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京东支付,并成为京东金融的重要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支付牌照的收紧,支付牌照被注销的名单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共238家,累计注销支付牌照名单已达33家。

在此背景下,支付牌照交易市场开始火暴,甚至曾经出现“一牌难求”的现象。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在此前,主要由于停发牌照导致支付牌照二级交易市场火暴。市场中,供给数量在减少,互联网巨头、集团化公司对支付牌照的需求却在增加,供不应求导致支付牌照的价格猛增。”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8年,累计有超过40家公司通过收购方式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总计金额超过240亿元。

据中国支付网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开始支付牌照交易情况开始逐年上涨。从交易数量来看,2012年有2例;2013年2例;2014年4例;2015年14例;2016年并购情况则达到近几年最高值,为24例;2017年14例;2018年则为2例。2019年至今,全国仅有2例公开的支付牌照交易案例。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曾对媒体表示,“从已经发生的并购案例来看,这几年的并购次数已经呈断崖式下跌。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必须买且能买得起的‘金主’基本都完成了布局。”

黄大智分析称,支付牌照价格下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支付行业市场前景不明。支付牌照价格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而增加的,如今移动互联网增长见顶,支付机构转而向B端转型,但步履维艰的业务转型成效有待检验。

第二,需求方逐渐饱和。收购支付牌照的投资方主要有两类,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以及业务转型。需要收购支付牌照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的巨头越来越少,过了成长期的支付产业也难以支撑起业务转型,需求方的减少也使得市场交易价格降低。黄大智补充道。

2

创新发展解局

“‘第三方支付’古已有之,为解决贸易双方异地结算的不便而产生,其角色由钱庄、票号、银行承担,信用卡、信用证、保函仍是这方面的‘经典’代表”。蒋豪表示,在网络电子商务背景下,出现了今日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与流行伴随着网络购物的异军突起。今日网络第三方支付与经典的第三方支付的本质特征是一样的,就是起一种“担保”作用,使得交易得以顺利实现。既然是担保,第三方就得具有相当的信誉与经济实力。

第三方支付本来是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与其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相比,在互联网时代本来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业务,但由于银行怠于创新,它们的网络银行并不好用,而由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抢了先机。蒋豪补充道。

“一段时间,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日中天,大有取代传统商业银行之势。蒋豪表示,鉴此,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规范和限制。2017年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今后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

2017年8月在京注册成立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这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运营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作为全国统一的清算系统,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实现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一点接入。

2018年3月,网联下发42号文督促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渠道,明确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都将被切断,之后银行不会再单独直接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代扣通道。

因此,蒋豪分析指出,今天第三方支付牌照含金量已经大大下降,其价格自然也今非昔比。对于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摆脱困境的方法主要在于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出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实现自己的利润增长点和生存机会。

事实上,随着支付牌照交易价格及交易数量的不断下降,对于中小型支付机构未来的发展而言如何在竞争中“自立自强”至关重要。

黄大智指出,对于中小支付机构,若不想卖掉牌照“委身”巨头,只能加强自身的生存能力。第一选择自然是通过资本市场上市,上市不仅仅能给资本寒冬中的支付机构带来新的资金,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优化自身的管理能力。

第二是业务转型。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B端、跨境、金融科技等方向都不失为一个新的业务方向,但支付机构一定要提前做好战略规划,避免贸然投入,得不偿失。黄大智补充道。

“当然,创新仍然是最好的‘自立自强’方式,黄大智称,第三方支付就是在不断的创新突破中发展起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支付涉及到每一个消费者,是金融的一种基础设施,支付机构应该权衡好创新和安全之间的关系。

此外,对于未来交易价格趋势,黄大智表示,支付牌照的交易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支付机构本身的业务开展情况,需求方的可选择性和迫切程度,行业的监管强度等。从目前情况开,短期内市场中的供求主体仍然不会有较大变化,行业“强监管”态势不变,支付牌照交易价格缩水仍然是大趋势。记者 韩鹏栓报道

推荐内容